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
IDP數據庫 檢索IDP數據庫
支持IDP
收集品 : 英國 | 中國 | 法國 | 德國 | 日本 | 俄國 | 韓國收集品 | 其他的

法國收集品

網頁上傳: 1/12/05 網頁更新: 1/2/09

法國中亞探險隊

在Panopa棚屋前的Masib, Ahmad, Haji, Abdullah

19世紀,法國曾派出多支探險隊到亞洲各地探險,考察範圍從越南一直到喜馬拉雅山。 這些探險隊開始主要進行地質學和科學探測,在“未知”區域探查出幾條新路,收集了一些植物學和地質學標本。探險家們面臨許多困難,諸如疾病、寒冷的氣候 、當地人的敵意,甚至包括强盜。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探險隊受過綜合訓練,把考察的視野擴及當地的時下文化與古代文明。 大量的發現品作爲研究對象不斷地被運回巴黎,因此植物學、地質學、地形學、繪圖法、人種學、考古學、語言學等領域得到空前的發展。這些探險家( 其中部分探險家在下面的段落中有介紹)爲20世紀伯希和等在絲綢之路的發掘鋪平了道路。

19世紀的探險家包括地質學家、自然科學家 Victor Jacquemont (1801-32)),他是第一個在英屬印度作大範圍旅行的法國人。從1828年直到1932年死于孟買, Jacquemont橫穿整個次大陸,包括喜馬拉雅部分偏僻地區。他詳細記錄了途經地區的植物、動物、氣候;發現了數種植物、哺乳動物的新品種。 他的通信以及去世後的出版物在法國科學界有巨大的影響。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傳教士古伯察(Évariste Huc 1813-60) 和秦神父 (Joseph Gabet 1808-53) 進入蒙古和西藏,僞裝成喇嘛,于1846年到達當時被認爲是外國人的禁區——西藏首府拉薩。古伯察精通漢文,佛學造詣頗深。他旅行期間作了很少的記錄, 但隨後撰寫數卷旅行記,在法國內外深受歡迎。

十九世紀末,邦瓦洛(Gabriel Bonvalot 1853-1933) 和贊助人奧爾良 (Henri d'Orléans) 王子所作從河內穿越新疆、西藏的艱難旅行(1889-91),進行了地形學和動物學的觀察。呂推 (Jules Dutreuil de Rhins 1846-1894) 繪製了越南的地圖,幷與李默德(Fernand Grenard 1866-?)于1889至1894年穿越新疆、蒙古、西藏,常常獨闢蹊徑,故而艱苦卓絕。1894年呂推在西藏被謀殺, 但是李默德帶回驚人的地質學、考古學收集品,以及照片、地圖、大氣壓力等資料,絕大部分收入在隨後出版的著作中。

20世紀之初,法國與英國、俄羅斯、德國、美國競相在亞洲施加影響。1900年,義和團抗擊西方和傳教士勢力的運動,外國軍隊聯合入侵中國, 新聞記者和冒險家涌向北京。其中即有年輕的法國鬥士伯希和,僅四年後又以學者的身份返回。

伯希和探險隊

漢學家伯希和(1878–1945)

1901年法國遠東學院(École Française d'Extrème Orient, EFEO)在河內創立,以研究當地的考古學和語言學遺産。漢學家伯希和(Paul Pelliot ,1878-1945)也是成員之一,1905年被任命爲到庫車和敦煌探險隊的隊長。

伯希和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幷懂幾種當地的語言,他負責探險隊的考古學、歷史學、語言學方面的工作。與他一起的有軍醫路易·瓦揚(Louis Vaillant),他負責地形學、天文學和自然史方面的工作。還有專業攝影師夏爾·努埃特(Charles Nouette),負責照片、圖片資料和檔案工作。1906年6月15日他們乘火車離開巴黎,10天後到達塔什幹。從此轉乘當地火車到達安集延, 在這裏爲他們的探險作最後的準備。8月11日,他們帶著兩名哥薩克和30匹馬啓程。他們在馬背上的旅行長達兩年以上。

1906年8月底,他們到達第一個目的地喀什,斯坦因6月份曾到過這裏。在喀什發掘了6個星期,伯希和從3個洞窟和圖古曼(Tegurman) 遺址中收集到一些寫卷。其間他獲知庫車的佛教石窟數月前已經被德國、日本、俄羅斯的探險隊考察過。10月18日探險隊從喀什向東穿越300公里, 兩個星期之後到達圖木舒克,斯文赫定曾在這裏做過發掘,伯希和在這裏發現了一個過去從未發現的寺院內殿。12月15日繼續前往庫車, 1907年1月2日到達。沿途的佛教遺址其他探險者已經探查過,伯希和的考察工作開始時主要集中在Duldur-aqur( 1907年3月16日至5月22日),然後轉移到庫車南部的庫木吐拉附近,在寺院圖書館裏發現200余件漢文,並首次發現了婆羅米文寫卷。 在庫車東北的蘇巴什(6月10日至7月24日),伯希和收集了更多的殘片,包括208件用梵文(Udarnavarga)寫在樺樹皮上的殘片, 商隊通行證,用不爲人知的龜茲語(吐火羅語B或西吐火羅語)寫的木簡。

在庫車8個月之後,經過烏魯木齊到達敦煌,從1908年2月12日直到6月7日一直在敦煌。2月27日至5月27日在莫高窟扎營, 考察有500多個洞窟的“千佛洞”,包括4世紀以後的壁畫。斯坦因是第一個西方到訪者,因其主要集中在藏經洞,而沒有進行大範圍的考察。 伯希和和努埃特開始爲莫高窟製作詳細系統的檔案,包括照片和文字資料。3月3日,他們被允許進入藏經洞,在那裏他們看到了上萬件漢文、藏文、梵文、 回鶻文寫卷,以及大量的絹畫、麻布畫、紙畫。伯希和在藏經洞裏整整3個星期,每天不知疲倦地在成千卷的寫卷中挑選。 他以寫卷中是否有新資訊或語言學價值來選擇宗教、世俗以及當地的文獻。他也收集了一些雕塑和絹畫。

1908年6月啓程返回,9月28日到達西安。在此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整理他們的收集品,準備運到北京,進而運到巴黎。在馬背上旅行了兩年之後, 他們終于可以從鄭州乘坐火車到北京。瓦揚和努埃特帶著裝滿收集品的柳條箱從此乘船直接返回巴黎。伯希和則南下上海、無錫,于12月中旬返回河內。 1909年5月伯希和再度來華爲巴黎國家圖書館購書,經上海、南京、天津,于8月中旬到達北京,北京的中國學術界方才知道了敦煌藏經洞發現的重要性, 羅振玉先生奔走呼籲,要求將劫餘的寫卷運到北京(參看中國收集品)。伯希和繼續在從事研究,回國之前購買了3萬册圖書, 足可成爲一個區域研究的圖書館。

運到巴黎之後,這些書和寫卷歸屬于國家圖書館,其他收集品(雕塑、壁畫以及200多件繪畫和幡)保存在羅浮宮,幷展出部分收集品,1945— 46年轉移到集美博物館。法國自然史博物館收藏了包括800種植物標本、200種鳥、哺乳動物、昆蟲標本,以及一些地質學標本。

伯希和在1909年返回巴黎之後,便開始爲漢文寫卷編制草目,1923年用中文發表,共著錄了1523個漢文卷子。他也發表了一系列的論文, 至今仍具權威,包括摩尼教、景教在中國的研究。伯希和同事從事藏文和其他語言的研究。工作極其艱難和緩慢,直到1932年由Naba Toshida(那波利貞)完成。編輯漢文收集品的解說目錄始于1952年,現在接近完成;除第1卷外均已出版。拉露 (Marcel Lalou) 的《國立圖書館所藏敦煌藏文寫本注記目錄》('Inventaire des manuscrits tibétains') 1939年開始陸續出版。1939年伯希和帶回的3萬册圖書也開始編目。法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的梵文、回鶻文等寫卷也在編目工作之列。其他的收集品, 諸如所有雕塑、繪畫、照片也已經完成編目,很多業已出版。

法國收集品:內容與查閱途經

唐代女舞者(618-907)

伯希和帶回的3萬册圖書和所有的寫卷收藏在法國國家圖書館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其他收集品收藏在 吉美博物館 (Musée Guimet),努埃特所攝探險隊照片和伯希和筆記以及其他檔案也收藏在這裏。

1.法國國家圖書館(BnF)

1.1法國國家圖書館收集品

寫卷收集品主要來自于敦煌藏經洞,其中包含許多世俗文書:中國中古時期的經濟、社會、法制史料。此外, 法國國家圖書館還收藏出自庫車綠洲的100餘枚錢幣(7、8世紀)。法國國家圖書館伯希和收集品按照語言分成幾個特藏 (fonds):

1.2法國國家圖書館查閱途經

和全部收集品庋藏于位于巴黎市中心羅浮宮附近的巴黎國家圖書館老建築Richelieu中。所有的寫卷都已經製成縮微膠捲(幷且現在正在數字化), 因爲寫卷易碎而無法展開,僅有很少一部分經過修復。伯希和的3萬册圖書和100枚錢幣也存放在這裏。

查詢詳細地址和開放時間,點擊此處 (informations pratiques).

"只有本館讀者可以進入Richelieu 閱覽室。
點擊此處可以查詢如何辦理Richelieu 的讀者卡。"

讀者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申請查閱東方寫本部的原卷和縮微膠捲。

2.吉美博物館

2.1吉美博物館收集品

吉美博物館收藏敦煌繪畫,以及從絲綢之路上各個遺址上所獲得的藝術品,包括雕塑、繪畫和幡畫。其中一些永久地陳列在展廳中。該館曾以日、法文出版兩卷本:《西域美術——集美博物館藏伯希和收集品》(Les arts de l'Asie centrale: La collection Pelliot du musée Guimet) (東京講談社,Kodansha). 吉美博物館還保存數千張努埃特照片的玻璃底片;探險隊所獲數千枚錢幣;伯希和詳細記錄每一件收集品的筆記。

2.2吉美博物館查閱途經

除周二外,該館每天開放時間:10.00 — 18.00, 如需瞭解詳情,請登錄 本館網站

法國收集品:在IDP數據庫中

法國國家圖書館和集美博物館是國際敦煌項目(IDP)發起單位之一。其收集品正在進行數字化,有望不久上網。

IDP法國各文種文獻數 9/16/2024

參考文獻

點擊這裡,查詢集美博物館藏品出版物的詳細信息,由法蘭西學院亞洲和中亞研究中心出版。

主頁 | 關於IDP | 收集品 | 教育 | 保護修復 | 技術 | 檔案 | 網站地圖 | 幫助